今年 1 月北美三國領導人會談,墨西哥總統(中)呼吁拋棄霸權主義干涉行為
作者:歐陽俊 覃思語
2023年新年伊始,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公開喊話, 呼吁美國政府結束持續200年的“門羅主義”及其干涉主義政策。在隨后1月24日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(簡稱拉共體)第七屆峰會上,堅決反對外來干涉和霸權主義再次成為拉共體國家的共識,會議通過的《布宜諾斯艾利斯宣言》呼吁,“結束對古巴的經濟、商業和金融封鎖”,“將古巴從所謂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國家的單邊名單中刪除”,并明確表示反對影響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任何“單邊行為”。盡管拜登政府加大對拉美地區的戰略關注和資源投入,力求修復美拉關系,但從以上種種可以看出,其所推行的“美國歸來”政策成效并不顯著。被美國視為“后院”的拉美地區國家近來緣何頻頻“造反”?
日益抵觸美國霸權干涉
2023年正逢洛佩斯提到的“門羅宣言”發表200周年。長期以來,美國抱持“門羅主義”,將拉丁美洲視為“后院”,通過強權干涉、威逼利誘等手段迫使拉美國家按美國意志行事。在拉美國家眼中,“門羅主義”的出發點不是“美洲人的美洲”而是“美國人的美洲”。他們認為,美國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俯視拉美地區,從未平等尊重拉美國家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,將拉美地區視為需要美國“監護”的文明程度低下的“后院”,打著為了區域利益的旗號干涉拉美各國主權,阻止其與世界其他地區國家的友好合作。
長期以來,美國憑借自身在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優勢,頻頻以“胡蘿卜加大棒”的手法對待拉美諸國。從美墨戰爭到入侵巴拿馬,從對古巴禁運到制裁委內瑞拉,美國的行徑不斷證實拉美國家對其的指控。
美拉關系緊張原因多
拉美左翼力量接連上臺執政是當前美拉關系趨于緊張的一大原因。在拉美地區,長期的殖民史使得各國人民特別珍視國家主權獨立。左翼政黨的民族主義情節尤為濃重,歷來追求外交獨立自主,傾向于與美國保持距離。在拉美地區主要國家取得執政地位后,左翼政黨的政策主張雖然出現向中間路線靠攏的明顯趨勢,在對美態度上較之過去更為積極、務實,但相較右翼政黨而言,顯示出更強的對抗性,與美合作也更加審慎、戒備。
隨著巴西重返拉共體,停滯已久的地區一體化進程再度重啟,聯合自強更成為拉美左翼執政黨的首要選擇。在拉共體第七屆峰會發布的《布宜諾斯艾利斯宣言》中,成員國承諾在尊重“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及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加強團結,堅定推進一體化進程”。峰會期間,巴西總統盧拉與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宣布巴、阿兩國將就創建共同貨幣啟動準備工作,以促進地區貿易、減少對美元依賴。在左翼政黨看來,美國屬于干擾拉美團結和一體化進程的域外力量,需要時刻保持警惕。
此外,在經貿合作方面,拉美國家因新興經濟體崛起而有了新選擇,減少了對美國在經濟上的依賴,有了更大底氣對美國說“不”。
美在拉地區影響力短期不會削弱
可以預見,由于存在結構性矛盾,今后很長時間內,美拉之間控制與反控制、干涉與反干涉的斗爭仍將持續。不過,雙方大概率會對斗爭的廣度、烈度進行管控,短期內美國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不會受到根本性削弱。
美國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資金和技術供應方,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和服務市場,拉美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美國的支持。盡管受到特朗普政府不友好拉美政策的嚴重沖擊,美國在拉美地區依然擁有民眾基礎,拉美國家和美國仍在移民、貿易和經濟方面存在諸多交流合作,在共同解決販毒、移民和氣候變化等挑戰上也有持續合作的空間。(作者單位:西南財經大學北京研究院)